本文详细介绍了试管婴儿流程中夫妻双方的各项检查项目,包括基础检查、女性特殊检查、男性特殊检查等,还提及检查后的注意事项,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试管婴儿前的检查工作。
试管婴儿流程详解:检查袋一览图解
对于很多渴望拥有宝宝却面临生育难题的夫妻来说,试管婴儿技术无疑带来了新的希望。在踏上试管婴儿之旅前,充分了解整个流程以及其中各项检查是至关重要的。今天咱们就来详细唠唠试管婴儿流程,并且借助一览图解,把检查袋里的那些事儿讲清楚。

首先得知道,试管婴儿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做的事儿,前期准备工作那是相当重要。这其中,全面的身体检查就是打头阵的关键环节。为啥要做这么多检查呢?其实就是为了医生能对夫妻双方的身体状况有个底儿,看看适不适合做试管婴儿,也为后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。
夫妻双方基础检查
咱们先说说夫妻双方都得做的一些基础检查项目。
检查项目 | 检查目的 | 参考数据(大致范围) |
---|---|---|
血常规 | 了解是否有贫血、感染等血液系统疾病 | 血红蛋白:男性 120 - 160g/L,女性 110 - 150g/L 白细胞计数:(4 - 10)×10⁹/L |
尿常规 | 检查泌尿系统是否有炎症、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| 尿蛋白:阴性 尿潜血:阴性 |
传染病检查 | 包括乙肝、丙肝、梅毒、艾滋病等,防止传染病传播给胎儿 | 各项指标阴性为正常 |

就拿血常规来说吧,血红蛋白要是低于正常范围,可能就存在贫血情况,这对后续怀孕过程可能会有影响,医生就得提前想办法调理。
女性特殊检查
女性在试管婴儿流程里的检查项目相对更复杂一些。
妇科检查
像妇科超声检查就特别重要。通过超声,医生能看到子宫和卵巢的形态、大小、有没有长啥不该长的东西,比如囊肿、肌瘤啥的。一般来说,子宫大小在长 7 - 8cm、宽 4 - 5cm、厚 2 - 3cm 左右,卵巢大小会随年龄变化,生育期女性卵巢大小约 4cm×3cm×1cm。
还有输卵管造影检查,这是为了看看输卵管通不通。如果输卵管堵塞,那卵子和精子就没法碰面,自然也就没法怀孕啦。据统计,在因女性因素导致的不孕中,输卵管因素大概占 25% - 35% 。
内分泌检查
女性激素六项检查是内分泌检查的重头戏。这六项包括促卵泡生成素(FSH)、促黄体生成素(LH)、雌二醇(E₂)、孕酮(P)、睾酮(T)、泌乳素(PRL)。
检查项目 | 卵泡期参考范围 | 排卵期参考范围 | 黄体期参考范围 |
---|---|---|---|
FSH | 3.85 - 8.78mIU/ml | 4.54 - 22.51mIU/ml | 1.79 - 5.12mIU/ml |
LH | 2.12 - 10.89mIU/ml | 19.18 - 103.03mIU/ml | 1.20 - 12.86mIU/ml |
E₂ | 24 - 114pg/ml | 150 - 528pg/ml | 48 - 309pg/ml |
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能反映出女性的卵巢功能和内分泌状态。比如说,FSH 水平如果过高,可能提示卵巢功能减退,这对促排卵治疗的效果和卵子质量都可能有影响。
男性特殊检查
男性的检查重点就在精液检查上。精液检查主要看精液的量、颜色、液化时间、精子密度、活力等指标。
检查项目 | 正常参考值 |
---|---|
精液量 | 2 - 6ml |
颜色 | 灰白色或略带黄色 |
液化时间 | 小于 60 分钟 |
精子密度 | 大于等于 15×10⁶/ml |
精子活力 | 前向运动精子(PR)+ 非前向运动精子(NP)≥ 40% ,其中 PR≥ 32% |
要是精子密度低或者活力差,那也会影响受孕几率。举个例子,曾经有一对夫妻,男方精子活力只有 20% ,远远低于正常水平,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和治疗后,精子活力提升到了 40% ,最终成功通过试管婴儿怀上了宝宝。
检查后的注意事项
做完这些检查后,也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。首先,拿到检查报告后一定要和医生好好沟通,让医生详细解释各项指标的意义,有啥问题及时问清楚。
如果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,也别慌。像有些小问题,比如轻微的炎症,通过简单的治疗就能解决;要是问题比较复杂,医生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,先把身体调理好再进行下一步。
在等待检查结果和后续治疗的过程中,夫妻双方都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。饮食上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,像蔬菜水果、瘦肉、鱼类啥的,别吃那些辛辣油腻、刺激性强的食物。作息也要规律,别熬夜,适当运动运动,增强体质。
总之,试管婴儿流程里的检查环节是个细致又重要的事儿。通过这一个个检查项目,就好像打开了身体的一扇扇窗户,让医生能清楚地看到身体内部的情况,为顺利开展试管婴儿治疗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奠定坚实的基础。希望每一对渴望宝宝的夫妻都能在这个过程中顺顺利利,早日实现自己的育儿梦想。
好梦试管婴儿助孕网网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,请谨慎参阅。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